「草纸」序言

台湾曾经有一个诗刊《衛生紙詩刊+》,刊登的新诗很有意思。

其中有个诗人叫蔡仁伟,出版过《伪诗集》、《对号入座》。他的诗,短小精悍,蕴含哲理,尤其题目和内容回环效应很强。

以往现代诗,往往不太重视标题,但蔡仁伟的诗,读完再看题目,顿时如饮茶水,味有余甘。题目为诗一部分,它不是概括,更不是结果,而是谜语答案。

诗,一种直抒胸臆的文字表现形式。既不抽象,也不晦涩,能够和读者即时产生共鸣的文学载体。中国古代文化很大一部分是诗歌文化,从诗经开始,到唐宋鼎盛,诗歌无疑是泱泱中华之瑰宝。

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,从格律上看,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。以唐朝为界限,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,其后,古体诗渐渐式微,逐渐消亡。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;近体诗又称今体诗。从《诗经》到南北朝的庾信,都算是古体诗,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,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

1915年以来,以陈独秀,鲁迅,李大钊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,诗歌形式有了极大创新,五四运动后,全国掀起学习西方的高潮,近体诗才真正兴起。

即所谓的白话诗,不讲究韵律,不拘泥于格式,直抒胸臆,不再含蓄委婉,转而语言直白,感情浓烈。

白话文运动以后,古诗体离我们越来越远,如今古代诗和现代诗泾渭分明。尽管我们从小学背古诗,却已无法体会古诗之美。可以说,现代人已经完全做不出古诗。

环境变了,语境变了,我们很难创作出那种唯美抽象又饱含人生哲理的古诗词。但诗歌并没有因此消亡,它像野草一样顽强,充满生命力。

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愿意读现代诗?

我们随便打开一个现代诗歌网站,满屏皆为:白杨青松,长江黄河,母亲儿子,甘甜乳汁,小麦稻谷,钢铁勋章,铁马战歌……把网站内容作一个词频分析,都是好词好句。

21世纪,还郭沫若那一套,激情澎湃,光芒万丈?

诗歌除了歌颂就没有其他功能?调侃,自嘲,揭露,寄托,慰藉,这些不是人类的情绪?

我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,把躁动的心平复下来,直面生活,关注当下,实实在在,不要活在虚拟世界,伪装幸福。

诗人更应该关注社会大众群体的喜怒哀乐。老舍曾经说过:“诗歌要接地气。”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,你给他说甘甜的乳汁?

诗所蕴含的情绪之浓烈是其他文体不能比拟的,无论悲伤,寂寞,轻松,幽默,都能准确无误传递给读懂它的人。而那些脱离人民群众,不食人间烟火的诗,读了之后,就像一口痰卡在喉咙。

诗歌应该直面生活,它是所有文体中冲在最前面的文学载体。艺术来源于生活,却又高于生活。我只同意前半句。

我们看到的,想到的,发生的,预测的,高度压缩在短短几行字内。

是自嘲,是不屈,是反抗,是呐喊,是共鸣,是无可奈何后的一声叹息,是努力得到回报的喜悦。

无论如何,它是真实的,不矫枉,不虚伪,不委屈,不求全,它是我们内心情感投射。

这个短诗合辑,取名「草纸」。

草:草根。 纸:载体。

这些短诗最大作用,就是和读者达成情感共鸣。共情时,你会心一笑,足矣。

「草纸」一次性,干净卫生,像一张厕纸(不,它就是一张厕纸),用完就丢。

草纸是一种非常粗粝的擦屁股纸,现在已经不用了,但它便宜,有时候擦起来还很爽。

开源分享,也是「草纸」核心思想之一。自由没有边界,短诗也是诗。